年底了,电商企业纷纷以各种形式做促销。在这些吸引眼球的促销背后,更令人关注的是电商第一阵营企业在金融领域的动作。
继京东发布供应链金融产品之后,苏宁电器也于12月7日发布了成立小贷公司的公告,而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已然运作了2年。也就是说,电商巨头们纷纷开始利用金融手段服务供应商,满足供应商对资金周转率的需求,从而更加深度地黏住供应商。
“在电商行业,金融可以算得上是食物链的最顶端。”一位行业人士评价,供应链金融能打造一个服务的闭环,将供应商紧紧地捆绑在自己的平台,这是一个争夺供应商的最有效的办法。
供应商的资金周转之需
对于供应商来说,他不希望把更多的钱压在货上,而是希望将资金流动起来,提升资金的周转率。
供应商都希望供货之后越快拿到钱越好,而零售商则希望延迟付款给供应商,或者叫账期,这样的需求催生了供应链金融产品。
在这个方面实践较早的是工商银行推出的针对沃尔玛供应商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其流程是:供应商在接到沃尔玛的订单后,因组织生产和备货的资金需求,向工商银行提出订单融资申请,获取融资并将产品生产出来后,向沃尔玛供货,并将发票、送检入库单等提交给工商银行,银行即可为其办理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归还其订单融资。应收账款到期后,沃尔玛按约定支付贷款资金到供应商在工商银行开设的专项收款账户,工商银行收回保理融资。这项创新的融资服务在2006年就曾获得业界的广泛赞誉。
也就是说,供应链金融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模式,存在上下游供货合作关系的企业都在这方面有深度的尝试。尤其是在传统企业中运用得比较普遍,比如联想、李宁都在这方面有所实践。
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其本质是零售企业,供应链模式与线下零售并无二致。而电商又有线下零售没有的优势:所有的销售信息流都是透明的,供应商的交易、资质和信誉完全是可控的。因此,电商企业利用供应链做金融的文章,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对于供应商来说,他不希望把更多的钱压在货上,而是希望将资金流动起来,提升资金的周转率,可以用更少的钱来做更大的生意。以京东为例,当初,京东迅速在3C领域打开局面靠的就是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及短账期,迅速聚集了大量供应商。然而,随着京东规模越来越大,账期不可避免地变长了。而供应商的销售额变大,这就意味着压在货上的钱更多了,怎么才能跳出这个规模带来的桎梏呢?
北京宝瑞恒信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瑞恒信”)是京东上一个中型供应商,主要经营快消品。以这样一个公司为例,其月供货额100万元,利润10%。如果其每月送货4次,30天账期加上入库、结算等各种程序工作,大约45天拿到货款。除此之外,还要有2周安全库存准备,这样一来,理论上资金占用为200万元,一年的利润120万元,资金回报率是60%。在这样一个资金链条中,供应商规模越大,占用资金量就越大。 如何以较小的资金占用量做规模更大的生意?京东财务部结算中心总监刘长宏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供应商的资金周转的需求,京东商城与银行合作,用京东的信用做担保,从银行获得授信,让供应商在供货之后迅速拿到货款。其模式是:取得授信额度的供应商,完成对京东的送货后,即可与京东对账,核对无误后,京东给银行指令,银行将货款金额提前给供应商结清。待账期规定结款日,京东将货款(本金)还给银行,而供应商则需要支付银行7%的年利率。
供应商付出了利息,换来了资金周转效率。以上述宝瑞恒信为例,其一周送货额为25万元,当时就拿到货款,即可开始备隔周的货。加上一周安全库存的备货,50万元就可以完成原来200万元的生意。扣除利息后收益为113万元,资金回报率达226%。
电商平台的系统性优势
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金融产品也更符合电商平台的销售规律。
继京东之后,苏宁也涉足金融成立了小贷公司。从资金来源上来看,苏宁与阿里巴巴一样,其资金来源都不是银行,而京东的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对此,刘长宏指出,京东是零售企业,货品流和资金流都掌握在京东的手里,更具可控性。因此,银行愿意参与进来。
不过,电商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更容易采取一些系统化的手段。刘长宏介绍,京东的接口是与银行对接,供应商可以在京东的后台系统提出申请,京东的供应链金融部门有一个团队,他们有点像银行的客户经理,专门负责审核这些申请,并事先对供应商进行评级,设定一个授信额度。而这个评级的依据则是这个供应商在京东系统上的历史销售数据以及供货结算记录。这样,放款速度就会非常快,有的半天就能放款。
编辑推荐
热点专题
- 真炒作还是假实惠 “双11”网购盛宴...
- 榆林商务信用平台启动 完善信用体系建...
-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上演续集 红罐包装归...
- BCP携江苏商务信用平台参展电子商务...
- 360百度大战升级 多方呼吁健全诚信...
- 搭载区域商务信用平台 促商务信用建设
- 南山光明再现丑闻 乳制品企业疑似集体...
- 2012中国行业信用评价推广与应用研...
- “库巴购物网”频频遭投诉 电商再遇冰...
- 淘宝漏洞衍生灰色产业链 电商信用面临...
- 纳纳购案终结 消费者赢了名誉输了金钱
- 商战变“火拼” 无序竞争亟待信用监管
- 奢侈品电商成掘金点 信用监管保障健康...
- BCP参展第三届网交会 加快信用认证...
- 2012年重点战略合作项目推介会圆满...
- 3C电商大战火热 信用或成制胜要诀
- 电商跨界容易越界难 行业亟需信用“无...
- 童装行业问题多 监管体系亟待完善